裝配式建筑,是由預制部件在施工現場組裝而成的建筑物稱為預制建筑物。裝配式建筑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到六十年代終于實現普及,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由于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產成本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
裝配式建筑有哪些種類
裝配式建筑根據預制鋼結構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主要可分為5類型,分別為:箱式鋼結構建筑、骨架板鋼結構建筑、板式鋼結構建筑、砌塊鋼結構建筑、立管提升鋼結構建筑。當然除了鋼結構外在裝配式建筑領域也產生各種新型材料,裝配式建筑憑借搭建便捷、解釋耐用、低碳環保也受到了我國部分省市的大力推行。
裝配式建筑的靈活性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高速發展,裝配式房屋越來越多的部件可以像生產機械零件一樣,標準化、批量化生產。裝配式建筑搭建時僅需將預制式組件運輸到施工現場,工人就可以按設計圖紙快速組裝。例如箱式裝配式建筑每個住宅單元就像是一輛大型的拖車,只要用特殊的汽車把它拉到現場,再由起重機吊裝到地板墊塊上和預埋好的水、電、排污系統相接,就能使用。住宅單元內部有暖氣、浴室、廚房、餐廳、臥室等設施。每個模塊既能獨成一個單元,也能互相連接起來。
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1960年開始,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開始嘗試裝配式建筑;并開始吸引其他國家的興趣,并快速傳播、應用其鋼結構房屋技術,是因為其鋼結構建筑速度比傳統混泥土鋼筋建筑、木結構與鋼結構建筑相對快、減少了大部分建筑工人的人員成本以及鋼結構鏈接件生產成本。
鋼結構住宅發展進程的前期,建筑外觀形狀相當普通且四方。后來,鋼結構建筑設計師改進其設計理念,增加了鋼材使用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裝配式建筑可以把建筑類別拆開,使建筑類型多樣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