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大家都不陌生,一直以來廣泛運用于運輸業,它改變了全球運輸業的格局,1985年在美國公映的電影《空間憤怒》使世界各地陸續開始關注集裝箱建筑的改造、研發和應用。
集裝箱建筑的發展背景
2015 年中國集裝箱產量為287萬TEU,占世界產量的 95%,出口量為 272 萬個,產量及出口額多年來持續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同時每年也會產生接近100萬個廢舊集裝箱,如何處理這些閑置的集裝箱日益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眾多,城市面臨可用地不斷減少,生活與工作節奏不斷加快,促使我國轉變傳統的建筑方式,大力發展模塊化建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集裝箱建筑作為預制化程度最高的模塊化建筑開始在國內逐漸發展起來。
集裝箱建筑的發展前景
集裝箱建筑在國內起步較晚,最初的運用形式也較為單一,組合形態和外觀表皮處理比較簡單,最為常見的就是工地的臨時住房,相信很多人都見過。
近年來,中集集團等集裝箱企業開始大力開發集裝箱建筑,國內很多高校如同濟大學、哈工大、天津大學、湖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學者也開始關注和研究集裝箱建筑的相關設計思路和結構技術,國內集裝箱的運用也開始越來越多。
2010年7月,中集集團開始組織開展《集裝箱模塊化組合房屋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經過3年多的反復論證和試驗,該規程通過了專業技術評審,于2013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出版發行。在宏觀政策的鼓勵和產學研各方聯合推動下,我國集裝箱建筑前景愈發廣闊。
集裝箱建筑的優勢
首先從整個建筑施工工藝和程序上來講,集裝箱建筑施工靈活性比較大,對于一些半開發或者未開發的土地,比如山地、濕地,或者一些生態環境比較好的開發土地,它的基礎施工是比較簡便的,對環境的破壞非常小。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基礎地基這一塊,由于不用像傳統建筑那樣打地基,而是采用地螺栓技術,基本可以在不破壞原有地貌的情況下施工。
其次是建筑速度方面,作為一個模塊化建筑,集裝箱建筑有70%的施工環節可以在工廠內完成,這樣就會使得其建筑速度非常快,一個800平米的傳統土建的基礎施工至少需要一周到一周半的時間。集裝箱建筑的800平米的建筑空間只需要一天半的時間。將來我們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很快就會全面實現。
再有就是循環利用方面,集裝箱建筑是一個精致的鋼結構建筑,這作為建筑題材來講的話,傳統建筑拆除以后就是一個建筑垃圾,而集裝箱建筑重新利用可以達到75%,拆卸方便,移動靈活,在重復利用和機動開發的這些領域,集裝箱建筑有著非常明確的優勢。
最后來說就是集裝箱建筑的抗風性,抗震性都比較高。在現場施工的時候,集裝箱建筑使用的水,電,產生的建筑垃圾都非常少,比傳統建筑減少了90%以上的粉塵和建筑垃圾。這是一個顛覆性地變化,也是一大優勢。
集裝箱房屋建設注意事項
為了使其滿足建筑功能的需要,在施工建造的時候,需要注意集裝箱結構設計方面的要求,多個集裝箱拼接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后,箱體和基礎以及箱體和箱體間的連接點是保障整體承載力的關鍵部位。現有的集裝箱建筑拼接點主要采用焊接、角件連接、墊件連接和角柱連接4種方式。上述4種集裝箱拼接方式,焊接節點更省材料,承載力大,但現場施工工作量較大,日后拆除較為繁瑣;角件連接、短柱墊件連接和角柱連接現場拼接簡單,但是承載力較小,需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定奪。
在設計方面,很多人在沒有深入接觸過集裝箱模塊化建筑之前,認為集裝箱建筑是廉價的代名詞,造型一成不變,外觀簡單土氣,實際上,集裝箱建筑更容易在產品層面實現設計創意,在國外,很多極具時尚創意的建筑都是用集裝箱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