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凸顯,節能減排愈發引人關注。建筑產業降碳潛力巨大,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有力陣地。裝配式建筑作為我國建筑工業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達成建筑產業轉型與技術升級的重要路徑。”
青瓦出檐長,穿斗格子墻。懸崖伸吊腳,外挑跑馬廊。傳承川蜀建筑底蘊,新式川西林盤在大邑15000畝田園上星羅棋布。朗基稻鄉漁歌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沿襲生態、生產、生活“三位一體”理念,采用綠色環保的裝配式建筑,讓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技術自然相融,賦予大地新的時代靈感,也為這座“網紅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像造房子一樣造汽車
工業4.0時代,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制造。在加工廠內把房屋構件預制完成,運到工地,把梁、板、柱、墻等事先做好的構件如同搭建樂高積木一樣,在施工現場通過鋼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澆筑,將它們拼合在一起。裝配式建筑技術很好地響應了國家節能環保的要求,也是現代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業化、產業化的體現。
共建生態環境,助力綠色未來
裝配式建筑應用于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過程中,可以起到降排減碳生態環保的效果。網紅村在建部分項目采用裝配式建筑,雖然增加了成本,但大大降低了磚混建筑對環境的破壞影響。網紅村新式川西林盤建筑結構采用冷彎薄壁輕鋼結構,主體結構建筑為全干作業。輕鋼龍骨工廠生產,現場拼裝,無污水,無揚塵排放。外墻裝飾采用裝配式板材,現場直接拼裝。
▽室外景觀主要采用在的材料,如竹編、當地樹木、花草等。
▽大地景觀主要采用農業場景,保留鄉村特色。
在特色商業街的打造中,網紅村公共建筑部分為鋼框架結構,墻體采用輕鋼隔墻,外飾面采用幕墻或裝飾干掛板,除樓板有現澆作業其余均為干作業。截止目前已建建筑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相比同體量傳統建筑,混凝土少用約2100立方米。